首页 新闻与媒体 公司新闻

2018年09月17日

停车管理在德国——访德贝斯特(北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CEO Lukas Funk

德贝斯特(北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CEO Lukas Funk

 

        排了一年多的队,心情每次都像坐过山车,办公室的小花最终还是放弃了北京车牌摇号:“太难了。”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数据显示,今年8月8日北京市有超过293万人参与竞争普通小客车号牌个人指标,而在6月的摇号中,基准中签比已高达2030:1,相当于2030人抢一个指标。另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达564万辆,位居全国各市第一,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由于停车管理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困扰着人们。

        在距离北京七千多公里的德国,自1769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始终居于国家工业生产的重要位置,至今拥有了诸如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迈巴赫等中高端品牌。作为世界汽车大国,德国是否也如国内一般“行车难”“停车难”呢?德国又是怎么开展停车管理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德贝斯特(北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德贝斯特”)CEO,来自德国的Lukas Funk。

 

本刊记者:停车问题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城市病”。在欧洲是否存在停车“城市病”呢?停车市场现状如何?

Lukas Funk:跟中国一样,在德国很多大中型城市的中心街道,对停车位的需求远高于供应。如果在找停车位上花费过多时间,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产生更多的噪音和废气。这些问题都凸显出停车场运营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停车场管理,可以有效调节停车空间的使用和空间需求,平衡停车空间的需求和供给。

在德国和欧洲所有主要城市,停车场和停车位管理都被纳入了市政和交通规划体系。所以,即便欧洲人的私家车占有率很高,却并未出现像中国这么严重的“停车难”情况。

 

德国柏林公共停车场管理方式

 

本刊记者: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中国市场涌现出了许多停车管理方案及智能停车系统,落地运用效果良好。欧洲在这方面有哪些先进的城市停车解决方案和停车管理系统可借鉴?运行效果如何?为何会出现这种运营结果?

Lukas Funk:德国与中国一样,都是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在高效合理利用空间方面,德国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很多企业致力于空间利用的开发,例如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立体停车场,可由停车管理系统利用托板和自动升降系统将每辆车自动放入停车系统的各个单位,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面空间;杜塞尔多夫机场所使用的自动停车系统,无需人力介入,通过机械装置将最多三吨重的汽车移动至指定停车位。还有诸如Smart专属半价停车位等,都是优化空间使用效率和节能环保的经典范例。

相较于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可以说,当今中国的数字化程度更高。相应地,智能化停车场管理工具在中国高级商业楼宇、高档小区及公共设施方面运用比较普及。但是,在城市公共开放区域和一些老旧小区,由于环境限制,这些工具可能未必适用。如果只追求高端智能管理工具,可能会破坏管理的普遍性,出现管理无法覆盖的死角。

与中国的技术领跑相比,德国可能考虑更多的是架构的规划性、完整性、平衡行和适用性。比如,德国的停车管理系统,往往是基于市政层面,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楼宇或小区,整个市中心的停车场情况,都会在系统中得以体现,并通过电子显示器实时更新,车主可根据需求和路况选择目的地和停车地点,从而对疏导车流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德国,所有的公共停车区域,都按其用户类型进行了划分,所有短期停车位和混合停车位都配有停车票售票机或APP支付方式,基本看不到人工收费的情况。

 

本刊记者:在欧洲,主要的城市停车管理运营模式有哪些?哪种模式运用最广泛?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哪种停车管理运营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的市场?

Lukas Funk:在德国,城市停车场采取公共管理和私营相结合的办法。路边停车位和大型公共设施配套的停车场,一般服从城市公共管理;而停车楼、商业项目的地下车库等,一般采取私营方式,政府通过政策及审批等方式,对私营停车场加以引导和管理。德国把每个城市的停车场管理有效地纳入了城市规划,并根据各城市的现状与需求,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科学的实施办法,以及考核机制,并且会根据各城市的发展持续做出调整。

德国私营停车场的管理与国内相似,区别较大的是德国的公共停车场管理模式。以柏林为例,柏林市的停车场管理目标简单明确:高效,环境的和谐,以及居民和用户的满意度。以此为出发点,柏林市划定了44个公共停车区,并配套实施了以下三种主要管理模式:混合停车管理模式、短时停车(含装卸区)管理模式、居民停车管理模式。

而更有效地解决现在的城市停车痛难点的思路主要有: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公共部门直接管理;关注老旧城区的停车管理;关注需求轮换,通过合理引导停车需求,提高空间利用率。